遊客發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邵鈺倩
新學期開始了,大一新生終於踏進了大學校園。麵對與中學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他們有哪些期待,又有哪些“放心不下”?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0名大一新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如何處理好更複雜的人際關係(54.8%)是受訪大一新生最關注的。進入大學,57.9%的受訪大一新生重視培養自主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
專家提醒:把跟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相處,看作是一個學習機會
馬智文是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的大一新生,本月18號開學,最近他“有點緊張”,“我最擔心的是社交。都說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同學來自五湖四海,生活飲食習慣不同,難免會遇到想法不一致的情況。”
大學生活開始了,大一新生比較關注哪些方麵?調查顯示,如何處理好更複雜的人際關係(54.8%)排在第一位。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指出,要把跟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相處,看作是一個學習機會,豐富自己同時也能進一步成長、成熟,擁有更開闊的眼界和胸襟,“這也是社會化的一部分”。
家鄉在山東德州的李一冉學的是醫學英語專業,上周她剛結束新生軍訓,本周正式上課了。對於大學新生活,她表示,“很新鮮、很興奮,也有一點小擔心。以前學習主要靠老師管,現在得靠自己,對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而且,這是我第一次獨立生活,在學習之餘,還有學生社團活動,如何安排好時間,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受訪大一新生對大學新生活的關注還有:獨立生活能否照顧好自己(53.4%),能否適應、學好專業(48.9%),能否接受新城市的飲食習慣(44.1%),能否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和節奏(43.5%),能否交到生活“搭子”或知心朋友(38.1%),如何平衡學習與娛樂的關係(27.6%)等。
57.9%受訪大一新生重視培養自主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
“大學的很多機會是靠自己爭取的,要敢於表達自己、展示自己。”馬智文認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一點是保持自信。
“以前的學習模式使我喜歡依賴別人,缺少自主性。到了大學,要更加獨立自主,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麽,不斷督促自己前進。”信息與通信工程相關專業的大一新生吳俊丞說。
進入大學,新生們重視培養哪些品質和能力?57.9%的受訪大一新生重視自主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52.3%的受訪大一新生看重溝通協作和團隊合作能力,50.5%的受訪大一新生認為是抗壓能力和心理韌性,其他主要還有: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46.7%)、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46.3%)、包容理解和換位思考意識(37.2%)、創新思維能力(34.8%)、實踐操作能力(24.9%)等。
魏鵬舉特別強調,大學裏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培養學習能力,包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国产AV蜜桃网站工作後,可能會麵臨過時的問題,但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是不會過時的。”
過半受訪大一新生期待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
“工科專業競爭比較大,平時我的大部分時間可能會在自習室度過。到了周末,我會去打籃球、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希望能結識一兩個誌趣相投的朋友。”馬智文說。
“我加入了學校的新生群,了解了一些校內社團,很期待能和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談及自身專業,吳俊丞坦言目前了解不多,希望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大學4年裏,要不斷精進自我,完善性格、品格,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生根。”
翻開嶄新一頁,新生們對大學生活有哪些期待?50.7%的受訪大一新生期待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49.5%的受訪大一新生想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46.6%的受訪大一新生想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其他主要還有:開闊眼界,豐富見識(42.0%);體驗相對自由的生活方式(39.1%);談一場美好的戀愛(37.5%);學習專業知識(35.4%);培養獨立生活能力(30.7%)等。
魏鵬舉說,自己接觸的發展得比較好的學生,有一個共同點是在大學時期心態比較積極。“這既表現在課堂上跟老師的交流互動,也表現在更願意參與學生活動。”他認為,對於大學生來說,最關鍵的是學會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負責,“這意味著能自主地選擇,也能接受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
受訪大一新生中,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占43.9%,普通本科院校的占47.9%,高職(專科)院校的占5.9%,其他占2.3%。男生占49.4%,女生占50.6%。#讀數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