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孤雌寡鶴網作者:就是看籃球的
近日,在某品牌活動現場,賈玲紮著利落高馬尾,身著清爽運動裝亮相,整個人活力滿滿,狀態極佳。她與現場觀眾熱情互動,分享自己的運動心得,而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她透露的:“我還在準備自己的馬拉鬆”的消息。
這位曾經以“喜劇女王”形象深入人心的演員,如今不僅成功瘦身,更在挑戰更高難度的運動目標。從《你好,李煥英》的導演,到《熱辣滾燙》裏為角色減重100斤的勵誌故事,再到如今備戰馬拉鬆,賈玲的每一步都在突破自我。一、從被迫減重塑形到主動上癮:跑步如何改變她?賈玲與跑步的結緣始於電影《熱辣滾燙》的減重需求。2023 年初,她給自己定下魔鬼計劃:每天淩晨 5 點起床跑步,晚上再加 2 小時力量訓練。那時的跑步對她而言是任務,直到第一次咬牙完成 10 公裏 —— 從最初兩公裏的意氣風發,到五公裏的咬牙堅持,最後兩公裏的生理極限挑戰,這個過程讓她發現"原來自己這麽能扛"。
現在的賈玲早已把跑步變成生活剛需。她在活動中透露,現在每周固定三次長跑訓練,從 5 公裏慢慢往上加量,最近已經能輕鬆完成 10 公裏以上距離。更明顯的變化是心態:"以前總覺得累,現在爬五樓不喘氣了,情緒也變穩定了"。跑步分泌的內啡肽讓她戒掉了焦慮,連飲食都變得更健康,營養師曾感歎她的餐食配比"堪比專業運動員"。
最動人的是她的"人菜癮大" 精神。明明在風箏衝浪時摔得縫針,轉頭就說"保鮮膜包傷口還能衝";跑步時被粉絲拍到喘得直不起腰,卻對著鏡頭比耶:"今天又多跑了 100 米"。這種不追求專業、隻享受突破的態度,恰恰是普通跑者最該有的心態。二、非專業選手的備戰模板:賈玲的 3 個訓練哲學1. 慢即是快:每周隻加 10% 跑量"從 3 公裏喘成狗,到 10 公裏輕鬆完賽,我花了 8 個月",賈玲的進階路線完全符合科學訓練原則。她沒有跟風突擊訓練,而是采取最穩妥的"10% 增量法":每周跑量隻比上周多 10%,結合快走和慢跑交替進行。這種節奏雖然慢,但讓她避開了新手常見的膝蓋損傷問題。2. 力量打底:核心訓練是秘密武器仔細觀察會發現,賈玲的訓練菜單裏從不止有跑步。為了備戰馬拉鬆,她每天加練核心力量,平板支撐、深蹲成了家常便飯。這正是很多跑者忽略的關鍵:肌肉力量不足會導致跑姿變形,進而引發傷痛。她在攀岩訓練中積累的手臂和核心力量,意外成了長跑的助力。3. 拒絕攀比:操場獨練也能出效果不同於其他明星喜歡曬賽道成績,賈玲選擇"獨自在操場完成馬拉鬆挑戰"。她坦言不喜歡大型賽事的壓力,更享受"今天比昨天多跑 500 米" 的小進步。這種心態特別適合新手 —— 不必因他人配速焦慮,按自己節奏推進反而更能堅持。
三、給普通跑者的 4 個實在建議賈玲的備戰路踩過的坑,恰恰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錯。結合她的經驗和跑步科學,這幾點值得記牢:別迷信裝備:她直到現在還穿著基礎款跑鞋,隻是堅持"穿夠 50 公裏磨合再上長距離",比起昂貴裝備,合腳更重要;疼痛要停:她在 10 公裏崩潰後學會了"不舒服就走",現在每次訓練都帶心率表,超過(220 - 年齡)×80% 就減速;找情緒支點:把目標拆成小任務,比如"跑到下一個路燈就補水",像賈玲那樣"把 21 公裏想象成 21 個小勝利";接受不完美:她的跑姿被專業教練指出"有點晃",但她笑著說"先完成再完美,總比不開始強"。最後想說:年齡從來不是借口從 72 歲趙雅芝輕鬆跑完 5 公裏,到 43 歲賈玲挑戰半馬,這些明星跑者的故事都在證明:馬拉鬆從不專屬年輕人或專業選手。賈玲在采訪裏說得好:"運動的快樂不在專業水平,而在熱愛過程"。她的備賽沒有驚天動地的計劃,隻有"每天多跑一點點" 的堅持。
你今年的跑步目標是什麽?有沒有像賈玲一樣,在某個瞬間突然發現"自己比想象中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