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名專家齊聚呼和浩特 聚焦社會智庫突圍破局
作者:全國所有人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5評論數:
呼和浩特9月13日電 題:百餘名專家齊聚呼和浩特 聚焦社會智庫突圍破局
記者劉文華
9月13日,第十二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開幕。此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聯合主辦,吸引來自北京、江蘇、重慶、內蒙古等15個省區市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共同探索社會智庫破局路徑。
“社會智庫最大困境是沒資源、沒黨政智庫的渠道、沒高校智庫的人才、沒企業智庫的資金,隨時可能活不下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在主旨報告中直言,社會智庫的“非官方性”雖是優勢,但生存全靠“資源動員能力”:“要麽像有些基層智庫那樣,跟高校研究團隊簽長期合作協議按需調用專家;要麽紮根產業一線,把企業需求轉化為政策建議。沒這種精準對接能力,就是空架子。”
圖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劉細文發言。 記者 劉文華 攝
地方如何給社會智庫“鬆綁”?“民辦社科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前評職稱得掛靠高校,現在国产AV蜜桃网站把他們直接納入全省社會科學研究係列職稱評審序列,去年已有23人通過評審拿到副高以上職稱。”江蘇省社科聯副主席劉西忠在分組研討中分享,江蘇還推動社會組織轉型做智庫:“比如以前做紡織行業調研的協會,現在聚焦‘長三角紡織產業綠色升級’,去年提交的《關於建立長三角紡織廢水協同處理機製的建議》,被納入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年度工作要點;像這樣轉型的機構已有7家,全盯著地方重大戰略做研究。”
針對“社會智庫怎麽避免淪為‘活動公司’”,劉西忠給出建議:“必須盯準一個領域深耕,別追熱點。比如江蘇有家鄉村振興智庫,連續12年跟蹤20個村莊,每年出《江蘇鄉村治理年度報告》,裏麵‘村集體資產數字化管理’等建議,已在全省50多個村推廣;天天辦論壇發通稿,政府不會認你的‘拳頭產品’。”
圖為會議現場。 記者 劉文華 攝
跨區域合作是社會智庫突破地域限製的新路徑。“国产AV蜜桃网站注冊在重慶,但做長江流域治理研究時,能給上海、湖北提供谘詢。”重慶智庫理事長王佳寧以實操案例舉例,去年針對長江禁漁後漁民轉產問題,團隊聯合湖北、江西智庫調研3個月,提出“生態護漁員+文旅講解員”模式,已在湖北荊州落地。
內蒙古北宸智庫研究中心理事長蔡常青透露,會上8家跨省(區)社會智庫已達成“契約式聯盟”:“每季度開線上協調會,誰牽頭研究、誰提供數據、誰對接地方都有分工。接下來‘北方草原牧區新能源產業對接’課題,就由內蒙古智庫牽頭,山西、甘肅智庫提供風電數據,成果同步遞交給3省(區)發改委。”
作為東道主,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的高校智庫實踐引發關注。該校黨委書記劉九萬介紹,依托內蒙古自治區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學校整合多學科專家形成“研究+谘詢”專班:“国产AV蜜桃网站的《關於內蒙古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範區的思考》,被推廣到全區,包頭、赤峰已參照設‘民族團結進步積分製’;還有高校宣傳教育機製的建議,推動在12所高校試點‘民族文化共享課程聯盟’。”
圖為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劉九萬發言。 記者 劉文華 攝
劉細文提到後續落地舉措:“《智庫理論與實踐》期刊會收錄會議優秀文章,把‘跨省聯盟規則’‘江蘇職稱政策’整理成案例,下個月還會聯合內蒙古社科聯辦‘社會智庫成果對接會’,讓智庫直接對接盟市發改委、文旅局。”
“這趟從深圳到草原的會,揣著‘聯盟怎麽搭’的答案回去,更盼著下個月對接會能成幾個事兒。”深圳大學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龐弘樂說,看著草原智庫和長江流域的經驗能擰成一股勁,忽然覺得社會智庫往後不是“各闖各的”,說不定再過兩年,就能看到跨省(區)智庫一起拿出的“全國性方案”了。(完)
【編輯:惠小東】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