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鴻毳沉舟網作者:嚒嚒繞圈圈
拔蒿草,戴口罩,對症治療……
秋季過敏性鼻炎哮喘防治攻略請收藏
近期,伴隨蒿草花粉進入“活躍期”,家住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張萌成了“受害者”。她的鼻子總是止不住發癢,還一個勁兒地打噴嚏,清鼻涕特別多,“擦得鼻子都紅了,還是流”。
“鼻子老是堵著,到了晚上更難熬。明明睡了一覺,早上起來卻像沒睡一樣。”張萌說。她的症狀從鼻子開始,眼睛跟著不舒服,總忍不住想揉,嗓子有些幹、癢。整個人沒精神,日常生活因過敏受到不小的影響。
莖稈直立,有明顯縱棱;葉片狹長,薄而滑,表麵有一層白色絨毛。生長在荒坡、曠野、路旁、河灘的蒿草,給城鄉增添綠意的同時,卻讓許多過敏體質者“痛苦不堪”。有人在朋友圈曬出綜合性過敏原檢測報告單,對著標紅的“艾蒿”結果,發出“毒死我算了”的感慨;還有人四處搜尋“偏方”;社交平台上,蒿草過敏“保命”指南亦廣為傳播……
根據往年經驗,到了中秋節前後,蒿草花期落幕,張萌的痛苦才能“告一段落”。
區分鼻炎和感冒,提防致敏“潛伏期”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王豔莉經常留意各地清除蒿草的相關新聞,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目前,政府帶頭清除蒿草類的植物,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蒿草類植物是秋季北方地區一個主要的過敏原。”王豔莉說,近期就診患者的檢測數據顯示,對黃花蒿過敏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過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鼻癢的症狀外,可能會出現眼睛癢、眼睛紅、眼睛幹等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也可能出現耳朵癢、嗓子癢的症狀;甚至影響下呼吸道,出現胸悶氣短、哮喘等症狀;還有部分人會合並特應性皮炎,出現皮膚瘙癢症狀。
王豔莉介紹,在幹燥、大風天氣,尤其是極端雷雨天氣前,花粉顆粒可能在高空聚集,被雷電擊碎為更細小顆粒,深入呼吸道,更容易引發過敏反應及哮喘發作。
“如果確定自己過敏,就要盡量脫離過敏環境、避免接觸過敏原。”王豔莉提示,可以使用天氣或花粉預報App,在花粉濃度高的日子減少外出,並將家中門窗關好。出門佩戴口罩、防花粉眼鏡,穿長袖衣物。外出回家後,立即洗手、洗臉、衝洗鼻腔,更換衣物、洗澡等,防止將花粉帶入室內。另外,要重視鼻腔護理,在家中配備一些鼻用或吸入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口服的抗過敏藥物等,防止鼻炎合並哮喘發作,危及生命。
王豔莉補充,過敏性鼻炎分為致敏和爆發兩個階段——當過敏原首次進入人體時,免疫係統會將其視為“入侵者”,並產生特異性IgE(免疫球蛋白E)。這些特異性IgE附著在鼻腔黏膜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麵,形成“記憶”。當時,雖無明顯症狀,但為後續爆發埋下隱患。當致敏個體再次接觸相同過敏原時,過敏原會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麵的IgE結合,導致上述細胞活化並釋放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質。這些物質會引發鼻腔黏膜的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增加和感覺神經末梢刺激,從而出現鼻癢、噴嚏、清水樣涕等過敏症狀。
因為有“潛伏期”,個人更應加強對自己身體狀況的實時判斷,不要因為之前不過敏,對新出現的症狀“掉以輕心”。此外,要區分鼻炎和感冒的不同,“如果鼻部症狀很重,但並沒有出現全身的肌肉酸痛、乏力、食欲不振、體溫升高等變化,就要考慮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不能硬扛,早期對症用藥,病情才可能有效控製。”王豔莉說。
規範治療調心態,“穩”住呼吸好度秋
《中國過敏性鼻炎流行病學研究(2023)》覆蓋31省份的抽樣調查結果估算,我國過敏性鼻炎患者總數超2.8億。目前,該病尚無徹底治愈的方案。
王豔莉表示,目前,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遵循“防治結合、四位一體”原則。治療上以內科治療為主,核心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規範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藥物控製症狀;對單一過敏原患者,可采用免疫治療(俗稱脫敏治療)以尋求根治;對藥物無效且合並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的鼻腔解剖異常患者或中重度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此外,生物製劑等新型療法亦展現出良好前景。
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科室主任劉翔毅針對過敏性疾病開展持續研究。據他介紹,過敏性鼻炎過敏原多樣,既有隨季節出現的榆樹、柏樹、楊樹、柳樹、樺樹、蒿草、葎草等植物的花粉,也有像塵蟎、動物上皮等生活中容易常年接觸的因素。“由於不同的患者個體差異很大,致敏原不同,有的表現為季節性過敏,有的表現為常年性過敏。”
近年來,過敏性鼻炎患病有上升的趨勢。劉翔毅坦言,要辯證地看待,這背後反映的並非單純氣候和環境變遷帶來的變化,也是社會整體進步的結果——城市綠化率提高、城鎮化推進、醫療條件改善及健康意識增強,“過去被忽視的小毛病,如今得到重視,很多患者積極就醫”。
劉翔毅介紹,從西醫角度看,過敏性鼻炎是免疫係統的“變態反應”。中醫則認為,過敏性鼻炎的病機根本在於髒腑虛損,多考慮肺氣虛寒、肺脾氣虛、脾腎陽虛等,治療應以調理髒腑、扶正固本為主。
臨床上,除中藥內服外,針灸、艾灸、穴位貼敷、傳統嗅法、蒸汽吸入等多種療法正得到應用,為包括兒童、孕婦等特殊人群在內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被廣大群眾所熟知的“冬病夏治”“三伏貼”,同樣是中醫特色的治療該病的手段。
劉翔毅強調,要想獲得良好治療效果,患者需科學防治並堅持隨訪,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結合已經建立的大氣花粉濃度監測播報,減少過敏原暴露。症狀好轉後,仍要加以觀察,避免自行中斷治療導致病情反複,引發鼻竇炎、鼻息肉等並發症。
“過敏性鼻炎青壯年高發,具有遺傳性。”劉翔毅提醒,部分患者發病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要特別警惕,兒童如果出現鼻出血且久治不愈,背後可能隱藏著過敏問題,出血或因鼻癢揉鼻導致。
及時幹預、對症下藥的同時,劉翔毅建議,過敏性鼻炎患者應科學地飲食和作息,保持良好心情,適度鍛煉。在季節交替時注意保暖,夏天避免空調及風扇直吹,平時少吃寒涼食物,注重保持室內衛生,減少塵蟎、黴菌滋生。
劉翔毅呼籲相關部門牽頭持續開展環境治理。在城市綠化中科學規劃,減少蒿草等強致敏植物的種植,鼓勵民眾參與植樹護綠活動等,借助綜合治理,降低氣傳致敏花粉濃度,減輕市民過敏困擾,減少社會醫療支出。他注意到,蘭州開展了多次“清蒿行動”,已帶來不少變化,他期待著未來更好的治理效果。
從內向外,多管齊下,越來越多患者穩住呼吸,安穩度秋。
90後姑娘齊棋在2022年確診過敏性鼻炎,難受的時候,頭疼欲裂。現在,通過物理預防、中西醫治療以及循序漸進的體能鍛煉,症狀大為減輕。齊棋說,她有一條“戰鬥”經驗,那就是心態好,“活得糙一點”,別太焦慮過敏帶來的影響。
(文中張萌、齊棋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惠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