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技術領域多項數據占全球總量30%以上,與美國差距縮小”

【文/網 阮佳琪】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一份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推動成為生物技術強國的努力正在取得見效,創新藥、在研管線數量、上市新藥數量均占全球30%以上,進一步縮小了與美國的差距。

綜合湖北日報、極目新聞等消息,9月4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相裏斌在湖北武漢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透露了這一數據。作為我國生物產業領域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頂級專業盛會,該大會自2007年起便持續舉辦,已成為行業內兼具專業度與權威性的標誌性活動。

在大會開幕式上,相裏斌還表示,我國生物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全國共建立了23個生物產業基地,生物科技專利申請量,研發人員數量全球領先。生物基材料和化學品產值突破了1萬億元,生物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了7%。

會上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中國生物經濟發展報告2025》還顯示,目前我國擁有全球第二多的研究中心,生物藥在研品種、腦機接口、高精度數字切片等均在全球並跑和領跑。

報告稱,我國自研新藥比例排名創新高。中國已躋身全球第二大生物藥市場,滿足內需的同時也將逐步進入國際市場。2024年,中國在研藥物數量位居全球第2位,與美國的差距逐步縮小。2024年全球製藥公司研發管線規模排名前25強中,共有4家中國企業上榜,創造了新的曆史紀錄。

此外,報告顯示,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24年共批準了93款新藥,創近五年新高。醫療器械專利的申請量也超過9.15萬件,處於全球第一位,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全球占比接近70%。

為突破我國創新藥“卡脖子”瓶頸,進一步提升創新藥的研發效率,會上還推出了一套由國家發改委等單位共同打造的“全國創新藥慧眼係統”。

據悉,該係統吸納了研發、審批全鏈條數據,構建“潛力企業-潛力產品-潛力賽道”三大評價體係,幫助政府及產業機構快速識別國內前沿技術布局,破解“優質項目難發掘、戰略資源難匹配”的產業培育痛點,突破藥物創新過程中的瓶頸問題。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發布了《中國生物經濟發展報告2025》。極目新聞

香港《南華早報》9月5日報道稱,作為以創新與技術進步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經濟已被中國列為發展重點。

2022年,中國出台首部生物經濟五年規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與國家整體發展藍圖相銜接。該規劃為生物製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等產業設定了總體目標,力爭到2035年使中國在這些領域“穩居世界領先國家行列”。

報道指出,美國目前仍是生物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但中國在奮力追趕的過程中,已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今年6月,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下屬智庫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發布的“關鍵與新興技術指數”顯示,“在五大關鍵技術領域中,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最有機會超越美國”。

該報告同時涵蓋人工智能、半導體、航天、量子技術等領域。其中告提到,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優勢體現在人力資本與醫藥製造能力上,而美國則在私營部門創新以及公私合作方麵保持優勢。

報告還補充道:“中美在生物技術領域的差距已大幅縮小,這意味著未來的技術發展可能會迅速改變全球力量平衡。”

近來,中美兩國在生物製藥領域的競爭,正頻繁引發業內關注與討論。

彭博社7月曾披露分析數據稱,中國2024年進入研發階段的新型藥物(涵蓋癌症、減重等領域)數量激增至1250多種,不僅遠超歐盟,還幾乎追平了美國的1440種。數量之外,中國研製的新型藥物還在不斷突破高門檻,贏得全球最嚴苛的藥品監管機構和西方製藥巨頭的認可。

報道認為,全球生物製藥行業正在經曆“翻天覆地的變化”(tectonic shift,地殼運動般的轉變),中國正從曾經的“仿製藥大國”崛起為挑戰西方創新製藥主導地位的新力量。鑒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製藥行業的關稅威脅,中國生物技術的進步使其有可能成為繼AI和電動汽車以外,又一個超級大國“逐鹿”的領域。

8月初,美國製藥巨頭輝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伯樂(Albert Bourla)表示,美國政府和國會整天瞎想著如何不讓美國技術“泄露”給中國,但現在其實已經反過來了。

“中國的生物科技企業不會被輕易拖慢,他們非常優秀。”艾伯樂說,“国产AV蜜桃网站要做的是專注於超越他們,這才應當是国产AV蜜桃网站的目標。”

就在艾伯樂喊話美國政府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將對半導體芯片和藥品加征進口關稅,擬議中涉及藥品的關稅稅率最終可能高達250%。

特朗普最近還要求主要藥品供應商大幅削減成本,否則將麵臨額外的、未指定的處罰。這其中便包括他於5月簽署的一項行政令,要求重啟一項頗具爭議的“最惠國待遇”政策,計劃通過將美國部分藥品的價格與國外低得多的藥品價格掛鉤,實現藥品成本的大幅降低。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柯爾斯滕·阿克塞爾森(Kirsten Axelsen)直言,特朗普“喜歡用大棒而不是胡蘿卜”來迫使製藥公司降低美國藥品價格,但中國正在通過降低藥物開發成本來贏得製藥公司的青睞。她舉例說,中國的臨床試驗完成速度,就比美國更快。

美國藥品谘詢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Norstella副總裁丹尼爾·錢塞勒(Daniel Chancellor)也指出,按目前的發展軌跡,“僅從新藥上市數量來看,斷言中國將在未來幾年超越美國,這並不是聳人聽聞”。

本文係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德陽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