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璿沒有那麽傻,還是挺精明的”,這是我對董璿的最新看法。最新一期《姐姐當家》節目中,張維伊大姑在家庭聚會列舉條條家規為董璿著想,實則暗藏心機。席間張維伊大姑借著張維伊花錢大手大腳,存不住錢的由頭,建議讓張維伊把所有的收入交給董璿管理。
姑父也明說:管住男人就得管住他的錢包乍一聽好像是為了董璿,但你細品,這可不是都是給張維伊做打算嗎。大姑這一家不是打著“控製經濟才能維係感情”的旗號捆綁董璿嘛!這算盤打的太響亮了。潛台詞就是:張維伊沒錢,你掙錢多,現在給你管錢,以後但凡要花錢的地方不得你董璿來兜底。反觀董璿,清醒了。“若對方交付全部積蓄,責任過大”,明確拒絕把張維伊的收入接入手。坦言:“有點害怕”,害怕張維伊突然有一天將全部的錢拿出來,因為董璿自己做不到把全部錢拿出來給他,因為她還有女兒。
“女方管錢防男人變心”傳統觀念,放在普通家庭,倒是很常見。但董璿已經有了一次為前夫變賣房產經曆,她不敢在再賭上身價為丈夫兜底。接管對方全部收入,這就意味著董璿要承擔家庭經濟責任。
“兜底式付出”綁架了多少女性?現實中,無數女性在婚姻中被迫扮演“拯救者”角色:為丈夫還債、為家庭犧牲事業、甚至用個人財產填補經濟缺口。這種“無私”背後,往往是自我價值的逐漸消磨。董璿的前段婚姻便是前車之鑒,為高雲翔變賣房產、支付高額律師費,最終卻換來一場空。婚姻不等於放棄自我,董璿的“不交錢”表態,看似是一場關於金錢的爭論,實則是一場關於婚姻本質的覺醒。董璿的爭議,也撕開了社會對婚姻的刻板認知:有人認為“夫妻就該錢財一體”,有人堅信“AA製傷感情”。愛可以無私,但婚姻必須理性;付出可以慷慨,但底線不容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