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研究:高鐵網絡賦能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

中國高鐵的迅速發展不僅讓出行更便捷,亦帶動綠色未來駛入正軌。
如果有人說“我開電動車是為了保護環境”,相信環保倡導者一定會感到欣慰。無論如何,電動汽車已重塑了整個汽車業格局,全球主要傳統汽車製造商如今也紛紛加入電動車的競爭行列。在這場汽車產業的新一輪變革中,中國的成就可謂有目共睹。
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市場去年占據了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近三分之二的份額,歐洲和美國分別以17%和7%的份額緊隨其後。國際能源署的另一份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的近半壁江山。與此同時,中國繼續保持全球電動汽車製造中心的地位,貢獻了全球70%以上的產量。
乍看之下,消費者購車補貼以及政府產能激勵措施似乎是中國電動汽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同等財政激勵措施下,西方國家的電動汽車普及率仍落後於中國。中國模式的獨特性究竟何在?這種模式又如何影響著市場動態和消費者的選擇?
“許多國家越來越關注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力優勢,以及這種成功是否主要歸功於政府支持,”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楊揚表示。
楊教授指出,美國跟歐盟在2024年底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既反映了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也凸顯出雙方對中國綠色技術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存在不同理解。因此,她在最新的工作論文《高鐵與中國電動汽車普及奇跡》中進行了探討,並發現一個常被忽視的關鍵因素:高鐵和電動汽車並非彼此的替代品,而是作為互補的交通方式,共同構建起一個支持並加速電動汽車普及的綜合體係。
“高鐵網絡擴張是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和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數據表明,在研究期內電動車銷量的增長中,約有三分之一可歸因於高鐵連通性。”
在過去二十年間,中國高鐵網絡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使用率最高的鐵路係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計劃到2030年將高鐵運營裏程由2024年底的4.8萬公裏延伸至約6萬公裏。
讓電動出行更安心
盡管購買電動汽車既經濟又環保,但 “裏程焦慮”仍是潛在買家麵臨的最大障礙之一,即擔心汽車電池續航能力不足以支撐他們抵達目的地或進行長途旅行。即使現在電池容量持續提升、充電設施日益完善,但研究發現,在特定地理或氣候條件下,裏程焦慮仍未消除。因此,對於隻有一輛車的車主來說,傳統燃油汽車仍是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楊教授聯同中大深圳經管學院助理教授李明、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方漢明,以及複旦大學助理教授王龍,係統分析了2010-2023年全國300餘個地級市的車輛登記數據,對比高鐵新線路開通前後電動車市場份額與銷量的變化。
研究團隊發現,電動車的普及率在高鐵開通後顯著提升,但區域差異明顯。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及東北嚴寒地帶,聯網交通體係的促進作用相對較弱。前者受製於經濟發展水平和配套基礎設施不足,後者則因低溫氣候對電池性能構成挑戰。
與其他政策的銜接和協同作用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了2010年至2022年間發布的逾7,000份電動汽車相關政策文件,同時結合2010年至2023年全國328個城市電動汽車充電站數據,以及截至2023年中國道路基礎設施和連通性的情況,證明高鐵連通性是推動電動汽車快速普及的獨立且強有力的因素。
不過,完善的鐵路網絡並非推動電動車普及的唯一驅動力。地方產業政策、充電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其他因素,在構建一個增強電動車信心的綜合體係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高鐵沿線城市的消費者購車補貼對促進電動汽車普及的效果尤為明顯。此外,高鐵網絡也增加了充電站的建設。當高鐵網絡與購車補貼、充電站建設等其他因素形成合力,對電動汽車普及的積極影響會產生“1+1>2” 的協同效果。
高鐵恰好為此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便捷的長途運輸使消費者可安心使用電動車滿足日常短途通勤,長途出行則轉乘高速列車。換句話說,高鐵提高了電動汽車的整體實用性。“中國完善的高鐵網絡,成為電動汽車可靠的交通配套,通過提供高效的中長途出行方案,緩解了裏程焦慮,”楊教授說。
“一方麵,高速網絡通過緩解裏程焦慮,促進了電動汽車的早期普及;另一方麵,消費者群體的擴大形成了聚集效應,進一步推動充電站的建設,二者共同惠及未來消費者。”楊教授還補充指,高鐵網絡跟其他基礎設施及政策的協同作用,或可解釋為何高鐵連通性對電動車的普及具有持續且不斷增強的影響。
可持續發展綜合策略
本研究突破了以往將中國電動車市場主導地位簡單歸因於購車補貼和擴產政策的看法,呈現出更為細致的圖景,並為全球政策製定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本研究的關鍵啟示在於,要加速電動車的轉型,不僅需要技術改進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更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還需要發展一體化的交通體係。
“高鐵並非唯一解決方案,”楊教授表示。其他國家應意識到,通過發展配套交通可緩解長途出行的憂慮,並加速電動汽車的普及。“無論是高鐵、高速公路客運係統,還是充電網絡,核心目標都是要提升人們對電動汽車實用性的信心,尤其是那些有長途需求的用戶群體。”
與此同時,由於地區差異,政策製定需因地製宜考量當地基礎設施狀況、收入水平和出行習慣。“政府可以在欠發達地區提高電動車購買補貼,並在寒冷地區擴大供暖或室內充電站的建設,”楊教授補充道。
楊教授強調,無論是在交通領域還是其他行業,整體規劃都能激發持久變革力:“基礎設施跟技術應用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係。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源:日照新聞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係。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