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5北京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四季青論壇開幕。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514萬人,首次突破500萬人大關。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大、高齡化持續發展、區域老齡化程度發展不均衡、老年撫養比穩步上升等特點。
論壇上,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北京市銀發經濟消費需求調查報告和北京市老齡產業發展報告相繼發布。報告顯示,北京市老齡產業有著政策支持力度大、產業發展基礎好、科技創新優勢強等優勢,細分賽道潛力巨大。從“養老”到“享老”,北京500萬老人推動銀發經濟邁向“品質時代”,銀發產業也迎來發展新機遇。
2025年7月23日,大興區亦莊養老服務中心,醫生正在給老年人問診。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剛剛退休的老人,尤其是還保持健康活力的老人,退休後會有大量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所以對興趣教育的需求也會更多。”北京養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陳楫寶表示,這是屬於北京老人的“地域特點”。北京文化底蘊深厚,高校和研究機構密集,知識氛圍滲透到老年群體,也讓老年人對“教育”有更高的認同感,也因此老人整體素質更高,對於消費,也有更高的品質追求。
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陳建領說,“科技賦能養老,能夠讓北京的老年人更大程度上享受科技創新為老齡生活帶來的便利。”陳建領提到,在北京老齡產業細分賽道上,養老科技發展優勢明顯。對於科技產品何時能真正走向家庭,陳建領透露,今年十月北京老博會將繼續舉辦,老年人可沉浸式體驗智能家居、助聽設備等產品。受南方市場啟發,本次參展產品將盡量實現“明碼標價”。他認為,部分產品目前可能價格較高,尚未普及,但明碼標價有助於消費者直觀了解,增強價格透明度,推動產品走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