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記者 孫宏陽
閱兵活動結束後,前往天安門廣場、長安街沿線打卡的市民絡繹不絕。許多人發現,“神州第一街”煥然一新,路麵黑亮平整,曾經的小“補丁”、小裂縫不見了,行駛更平穩。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長安街複興門至建國門段,近七成路麵已運行16年,屬於超期“服役”,各類路麵病害急需“醫治”。此次閱兵活動前,交通部門利用7個夜晚計35個小時,完成長安街複興門至建國門之間6.77公裏路麵維修,鋪油麵積達33萬平方米,相當於46個標準足球場。由於全部深夜施工,大部分市民幾乎“無感”。
35小時鋪了46個“足球場”
翻看長安街路麵的“病例”照片,網裂、龜裂、坑槽等一係列“病灶”映入眼簾,還有一些點位的檢查井與路麵存在高差,都會影響市民的駕車體驗。
“長安街複興門至建國門段,上次大修還是2009年,近七成路麵已運行16年,屬於超期‘服役’。”市交通委城管處處長孫寧寧介紹,從此前診斷結果看,該路段瀝青材質老化,局部維修接縫平整度不足,因日常零星修補造成路麵“補丁”75處,未來幾年路麵病害將高發。
為全麵提升道路品質,展現“神州第一街”的壯美形象,交通部門啟動了長安街路麵維修養護工程。
8月7日前,在僅僅7天計35個小時的有效工期內,在多部門協同配合之下,一場異常緊張的路麵夜間“手術”在長安街順利完成。僅用了35個小時,施工單位鋪完了相當於46個標準足球場麵積的路麵瀝青。
最大程度減少對社會交通影響
“神速”背後,是環環相扣、嚴絲合縫的施工組織以及精確到分鍾的施工計劃。
“施工期間,廣場大屏布設、花壇施工等都在同步進行,施工車輛進出場必須周密計劃,組織協調工作千頭萬緒。”孫寧寧向記者展示了一張施工圖紙,圖上將6.77公裏路段精細“切割”成38段,每天夜裏最多有8個施工段同步作業,最大化提升工作效率。
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加速施工車輛辦證審批,公安交管近百人開展路麵疏導,東城、西城屬地街道及公交、地鐵加派疏導人員……在市交通委統籌協調下,全市十餘個部門協同作戰。
為最大程度減少對社會交通影響,施工時間定為每日23時至次日4時。
23時一到,長安街迅速切換狀態,啟動維修施工,交管部門對過往車輛進行導行,施工單位將道路中間的防撞護欄挪移,待施工結束後再予以恢複。
隨後,壯觀的一幕出現——在臨近長安街的東單、崇文門等大型路口,提前待命的大型渣土車、攤鋪車等發車,沿著指定路線,首尾相接地趕來,有序駛入施工段。一時間,長安街上機械轟鳴,熱浪蒸騰。隨著銑刨機車底的刀盤高速轉動,老化的道路麵層被“鏟”去4厘米,再重新鋪上4厘米新型瀝青。路麵最寬位置,8台攤鋪機並肩作業,它們身後還跟著十多台壓路機。
每晚攤鋪六千噸瀝青!中國速度,提前在長安街接受“檢閱”。
次日4時,在陽光喚醒城市之前,長安街又恢複如前,迎來新一天的車水馬龍。一位家住西單、每天走長安街通勤的市民驚歎:“好像什麽都沒發生,路麵就已煥然一新!”
一次成效顯著的路麵“手術”
9月3日,盛大的閱兵式舉世矚目,電視直播畫麵中,各方陣整齊劃一地走過煥然一新的長安街,人、車、路共同構成美麗的畫卷。
“過去駕車駛過井蓋,會咯噔一下,最近再走長安街,沒有一點顛簸的感覺了。部分路麵不同車道的色差也沒了,更顯大氣!”市民張先生說。
這是一次悄悄進行卻成效顯著的路麵“手術”。
“重新鋪的SMA改性瀝青麵層,較普通瀝青色澤更加黑亮持久,通過添加纖維穩定劑等,提升瀝青麵層低溫抗裂、抗車轍、抗疲勞等性能,市民駕車通行更加平穩。”北京建工養護集團市政一處經理張立梁介紹,施工中還結合閱兵需求,采用水性塗料,僅施劃基本的行車道分界線、路口停止線及1組車道導向箭頭,最大限度減少在演練和閱兵期間反複塗改。
此次維修養護,一次性消除了長安街道路上層的各類病害,可以避免短期內反複開展中小修,避免多次占道作業。同時,將路麵性能穩定保持至2028年道路大修節點,實現近遠期養護需求的高效統籌。等到2028年長安街啟動大修時,再對道路中下層結構進行深層“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