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幾篇有關生產隊時期的文章之後,有讀者有感而發,留下了許多精彩的評論,也有讀者認為我沒經曆過那個時期,說我是胡說八道,總之,對待友好的評論我都會一一回複,來不及的回複的,也是先點個讚,對於那些愛噴的人,我直接選擇了無視。 正所謂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那個時期的電燈電話雖然有但並不普及,隻有條件不錯的家庭,家裏才有一個現代化的電器——手電筒。更多農戶的家庭晚上照明依靠的是一盞盞小煤油燈,火焰雖小但卻透露出各種勤儉和質樸。 那個時期是屬於孩子們的時代,盡管吃的不是太好,但卻是沒有痛苦和埋怨,不像如今的孩子要麽是不開心,要麽就是抑鬱,要麽就是在報各種的學習班。大孩子是一個群體,半大孩子也是一個群體,由於家中兄弟姐妹不少,每次出來玩都還有照看他們的義務。 父母是生產隊的主要勞力,鍾聲一響便各自拿著工具上工去了,直到午飯或者是晚飯的時候,才能倉促的回到家中做飯,印象最深刻的是,無論是国产AV蜜桃网站家或者是別人家,拿出來的黑麵饅頭幾乎都有一股酸味,吃到嘴裏更像是喝了老陳醋一般難以下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人們在上工前,會把各種雜糧麵粉糅合到一起放到鍋裏等待發酵,一旦回來晚一些,那些麵粉便會發酵過了頭,一連幾天都要吃這種看著都會吐酸水的饅頭。我童年為數不多的陰影,這種饅頭便是其中之一。 若是夏天,在生產隊勞作一天的人們並不急於休息,他們會找到一處納涼的場所,開始海闊天空的胡侃一通,那時候的生產隊會輪流派出一些人看守紅芋和棉花,其它的農作物也會派人守著,那個時期地裏的窩棚,反而是個好去處。 露天電影是生產隊時期最重要的娛樂活動,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周都有,那些大一點的孩子,晚上睡不著就會來到打麥場裏,側耳傾聽周邊的動靜,一旦聽到汽油發電機的響聲傳來,便會呼朋引伴的前去探查,隻不過有時候挺準,有時候則會撲空。
我的父母都是掃盲班畢業的人,對於掃盲這個運動,我的印象模糊,看到的隻是一些痕跡以及那些比較顯眼的巨大標語,如“全民掃盲、提高素質;掃盲事小、誤事是大!”等等。當然,這些掃盲教育大多都是在晚上進行。 由於是夏天,孩子們發生溺亡的事故在十裏八村常有耳聞,雖說父母是孩子們的監護人,但是他們要參加生產隊裏勞動,隻能在上工前連威脅帶嚇唬的讓孩子遠離水井和池塘。那個時期大多孩子都不怎麽聽話,玩的也很野,隻要大人不在家,便開始了各種趣味性的活動,尤其對摸魚抓河蝦、上樹掏鳥窩樂此不疲。 那個時期的孩子,很少沒有不被父母揍過的,我很多童年時期的小夥伴,挨揍幾乎是家常便飯,即便如此,淘氣頑劣的本性也沒有多少改變。
我的童年,對於冬天一直都不是怎麽向往,因為冬天不僅冷的出奇,而且還影響我摸魚抓蝦掏鳥窩,一個不留神掉進冰窟窿裏,輕則凍的感冒發燒打哆嗦,重則少不了父親的一頓拳腳伺候。由於天冷,晚飯後便會早早的鑽進被窩裏,聽著紡棉花的車子或者是織布機的聲音入眠。 冬天的田野裏,並沒有多少農活要勞作,這個時候公社便會組織各村的壯勞力去做河工,這些河工大多是全靠人力的大工程,遠的上百裏,近的也有十幾裏,管吃管住記公分,工程幾乎都是各生產隊自掏腰包來進行支持,公社隻是個組織方而已,並不支付任何的勞動報酬。 女人在家也不賦閑,會到生產隊倉庫去篩種子、撿種子,晚上各家各戶的婦女們,則是點著煤油燈或織布或紡棉,隻有多織布才能省下更多的布票。畢竟那個時期,一切都是有計劃的分配,雖然條件相對艱苦,但給孩子們留下的童年印象卻是難以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