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了整整一天,出於尊重沒有回應,結果把我一人陷入眾矢之的!”——歌手乃萬一條火藥味十足的發文,將一場圍繞“插足疑雲”的輿論戰推向了高潮。她直接曬出與車澈、李嘉格三人的群聊記錄,硬剛否認自己是第三者,卻意外揭開了這場風波中各方迥異的應對姿態,也讓事件的核心矛盾直指始終隱身的關鍵人物:車澈。
群聊記錄中,乃萬將二人拉群質問,得到的回應耐人尋味:車澈承諾“我會正麵回應”,而李嘉格則冷靜表示“我想我不該為這件事負責,抱歉。” 這番對話,迅速被網友解讀為“一場原配與前夫的糾紛,最終由第三方女藝人扛下了所有罵名”。
事實上,李嘉格早已官宣與車澈離婚,法律上確無義務為前夫行為背書。她強調,當初公開離婚本意正是為乃萬間接澄清——若她不發聲,乃萬很可能被誤讀為“婚姻介入者”。從效果看,這一舉動客觀上減緩了乃萬麵臨的網絡暴力。
但對於那場引發爭議的飯局,李嘉格明確表示自己並未參與,無法證實車澈與乃萬互動性質。作為前妻,她既不知情亦無權幹涉前夫的社交行為,因此拒絕為他人關係作證,也具備合理性。她亦在私下安慰乃萬“委屈你了寶”,試圖釋放善意。至於直播中試戴綠帽被指“內涵”,實為帶貨展示多色帽子,並非針對乃萬。
而整場風波中,最該站出來的人卻近乎沉默:車澈作為事件源頭——被拍到的肢體越界、隨地小便等行為,僅以“酒後失態”輕描淡寫帶過,未說明行為性質也未公開深入擔責,被網友批評“缺乏誠意”。
值得反思的是,輿論焦點一度偏移至兩位女性的“責任爭執”:李嘉格為何不主動澄清?乃萬為何不拒絕親密動作?……而車澈作為曾執導線綜藝、手握行業資源的製片人,與乃萬之間存在明顯的職場權力關係,卻反而從輿論靶心中悄然脫身。乃萬作為相對弱勢方,不得不自證清白、承受主要網暴,這一現象被眾多觀察者批評為“厭女敘事下的目標轉移”。
整場風波看似是女藝人之間的“對峙”,實則映照出娛樂圈長期存在的深層問題:當男性藝人失德失範,輿論是否總習慣於讓女性陷入“自證清白”的循環?權力關係中的弱勢者,又該如何應對來自強者的越界行為?
—或許答案不在誰的群聊記錄裏,而在行業與公眾能否真正公平審視每一次爭議中的權力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