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編輯部
【新智元導讀】在2016年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震撼時刻,王小川便堅定下注人工智能。彼時他以「狗勝節」表達對AI的信念,如今更是將這份執念延伸到醫療與生命科學。王小川用科技理想與生命關懷,描繪出未來AI醫療的藍圖。
2016年3月12日下午,首爾,四季酒店。
春日午後,陽光灑進一間會議室,空氣中彌漫著緊張。
穀歌DeepMind AlphaGo圍棋與世界冠軍李世石的人機大戰第3局戰罷,AlphaGo執白中盤取勝,3比0李世石。
「人工智能」提前取得勝利!
從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看,其實人工智能正式闖入人類視野,不是ChatGPT,而是AlphaGo。
2016年AlphaGo戰勝李世石才是AI第一次以「硬核實力」震撼大眾的時刻。
主流媒體以「曆史性勝利」、「人類與機器的新邊界」來報道,它把深度學習、強化學習這些此前相對小眾的術語,推到飯桌上、朋友圈裏。
ChatGPT的問世是2022年11月30日,它讓AI第一次「觸手可及」,但把「AI=強大」的感性認知刻進集體記憶的,確實更接近2016年AlphaGo的那一周。
那一年王小川在搜狗打了一個賭
2016年3月11日,當年還是搜狗CEO的王小川在公司內部打了一個賭:
如果AlphaGo再贏一場,就把第三場勝利當天定為「狗勝節」!
王小川斷言穀歌人工智能AlphaGo將完勝李世石,也在郵件中提到距離自己的預言實現又近了一天。
各位搜狗同學,
Google的阿法狗與圍棋冠軍李世石之戰已經2:0領先,與之前我的斷言「穀歌人工智能將完勝李世石」又近了一步。
搜狗公司作為國內深度研發與應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公司,国产AV蜜桃网站每個人都最應該關注此次世紀大戰。
阿法狗的勝利,代表著「程序狗」的勝利,同為「狗族」的搜狗更該被激發起信念與熱情,在這場人工智能的啟蒙運動後,更理解自己的曆史機遇與曆史使命,參與到「智慧+」的建設中,將搜狗打造成人類聰明的好助手。
在此我宣布,在五局比賽中,阿法狗獲得第三場勝利的當天定為搜狗「狗勝節」,狗勝節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放假一天。必要工作的同學,另行安排。
搜狗CEO王小川
2016/3/11
王小川對於人工智能的信念,除了讓他提前預測到「AlphaGo」的勝利,甚至讓他比曆史更領先一步。
ChatGPT的浪潮還沒到來
但他已先想好方向
王小川從搜狗出來創業時,ChatGPT的浪潮還沒到來,但他已先想好方向:醫療,「為人類造醫生,為生命建模型」。
2021年10月15日,王小川發布內部郵件,宣布卸任搜狗CEO。
王小川在告別搜狗的內部信裏寫下了:「往後二十年,若能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發展盡一份力,為大眾健康做出一點貢獻。生命就更有意義了。」
彼時距離ChatGPT麵世還有一年多(它在2022年11月30日發布)。
2021年內外部信息也顯示,他已開始在醫療健康與AI相關方向做企業布局。
等到2023年4月10日,他創立百川智能,隨後在多次公開采訪與演講中明確了使命表述:「為人類造醫生,為生命建模型」。
換句話說,他離開搜狗的那天,人生的方向盤就已經朝向「生命」。
在新智元十周年慶典上,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分享了他的《通用人工智能與百川AI醫療之路》。
百川的百是Bio的意思
2025年9月7號,在新智元十周年峰會上,王小川作為重磅嘉賓登台演講。
在成立百川智能之初,在一次采訪中,王小川闡述了「百川」的含義:
叫「百川智能」,寓意「海納百川,匯聚知識」。
因為大模型其實就是以語言為核心,把天下知識都匯聚並進行學習的一個過程。
在峰會現場,王小川還透露了關於「百川智能」更多的深層意義。
百川的「百」其實是Bio的發音,Biology,是英文單詞,生物學的意思。
王小川是清華大學學霸、搜狗的靈魂人物。
在IT之外,他還是狂熱的生物學愛好者,習慣用生物學的視角審視世界。
他反對「拚盤式」創業,認為公司、團隊、技術是一個「生命體」。
與新智元的緣分
2020年9月22日的創新之源大會上,搜狗CEO王小川親臨現場,登台演講《創業認知相對論》。
他從哲學問題——主觀與客觀出發,探究了創業的本源問題。
国产AV蜜桃网站為什麽要創業?什麽樣的人適合創業?這或許是創業者最苦惱的問題。
作為22日下午第一個登台演講的嘉賓,他用自己20多年的創業經驗,與哲學命題相結合,娓娓道來了一堂別樣的開營課。
提到創業的主客觀,王小川表示,創業可以理解為主客觀共同作用的結果。
是在對客觀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對未來的主觀暢想改變客觀世界的過程。
如果人是客觀世界的一部分,国产AV蜜桃网站無法改變世界,那麽創業就無從談起了,所以人一定有主觀。
「創業要素裏麵,主觀的東西是由心發現,由對未來的熱情驅動,創業者對未來的想法、幻想這些感性的東西,在創業過程中非常重要,你認為你自己是講道理,但是別人看起來你同時還會具有一種力量感。」
「創業的客觀要素類似一個發動機,能夠把車輪推著走。而主觀要素,国产AV蜜桃网站對世界的看法,就像一個方向盤。所以創業者主動意願更強烈,反而更適合創業。」
王小川認為企業家選擇創業就是讓大家走出慣性的軌道,擔起帶著大家換軌道的責任。
「如果沒有你自己的創業,這個世界就會按照原來的軌道在走。那麽創業就是走出客觀世界原有的規律,帶領一群人,把這個客觀世界已經既定的事情做一些變化。」
「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一點,當你說這個人很主觀的時候不是在罵你,可能說你是一個創業的好料。」
新智元在過去一年也見證了百川智能的發展。
2024年5月,Baichuan4強勢升級登頂國內第一。
2025年1月,百川全場景深度思考模型登場,推理強,醫療能力更強!
2025年8月,Baichuan-M2一戰奪冠,醫療能力開源模型全球第一,實測比GPT更懂中國醫療,OpenAI開源霸權5天就被終結!
楊靜的賭局
楊靜在2016年也下過一個同樣的賭局。
當時新智元也剛剛上線不到半年,隻有幾萬名用戶,
正在直播中的,AlphaGo和李世石的比賽充滿懸念,新智元社群裏80%的專家都預測李世石會贏。
緊張的比賽還有20分鍾結束,新智元就發稿了,標題說AI大勝圍棋世界冠軍。
當時有編輯問,要是輸了怎麽辦?
楊靜就回答說——
輸了大不了就刪稿,這就是一個大賭注。
十年前的賭局證明不論是王小川和楊靜都對人工智能充滿偏執之信,也就是執念。
王小川對ASI的執念
王小川說,2018年,他提過一個理論,當機器掌握語言,強人工智能就會到來!
王小川早年間參觀AlphaGo、做輸入法、做搜索引擎,這些工作都是和語言打交道。
但是那時候的「機器」並沒有掌握語言。
王小川:輸入法寫文字,你寫幾個字很難一篇文章出去,搜索引擎一個詞進去,給你一段摘要,也沒法給你一個答案,所以在當時輸入法、搜索引擎遇到的瓶頸就是語言沒被機器掌握,有這麽一個感歎。
在峰會現場,王小川總結多年來對於「語言是智力的中軸」的感悟:
語言是智能的中軸
當下大模型的發展讓語言逐漸被轉化為數學模型。
大語言模型(LLM)的核心不僅是語言本身,更是語言與數學的結合:
底層是連接主義的神經網絡與反向傳播;
上層是符號主義的推理與表達。
這使得語言能夠被「數學化」,即知識、思考與溝通都變成了數學問題。
在哲學與認知科學層麵,人們常提到維特根斯坦的思想,而王小川本人更推崇侯世達。
侯世達在2019年出版的《表象與本質》一書,對語言、符號與思維的關係進行了深入闡釋,幫助理解大模型背後的哲學基礎。
王小川觀察到,在百川內部,凡是讀過這本書的人大多成為了堅定的AI信仰者。
ASI將在2027年實現,是新智元預測超智能發展的時間框架。
新智元對此的選擇是——新天終啟,萬象智生,為ASI最終降臨做見證。這是国产AV蜜桃网站要走的路。
王小川其實也是認定了未來3年的時間線。
他的選擇是——為人類造醫生,為生命建模型。
為人類造醫生,為生命建模型
2016年,王小川的執念化為了搜狗公司的一個固定假期。
現在王小川又把對AI的執念化為對AI「醫療」無比篤定的追逐。
2025,AI醫療元年
為什麽是醫療,為什麽選擇生命領域?
王小川在現場為国产AV蜜桃网站展示了從2016年到2025年的「天大變化」。
AlphaGo大勝9年後,AI能夠完成的任務從機械的下圍棋,開始變成對生命的理解。
穀歌DeepMind當年那個隻會下棋的AlphaGo,進化成了能破解生命密碼的AlphaGenome。
而當年醫療信息的匱乏,則被GPT-5發布會上那位依靠AI輔助獲得康複的癌症患者所帶來的希望之光所取代。
這也是GPT-5(當前全球最新最先進的模型)發布會時唯一請上台的一個人。
她是一位癌症患者,但是GPT-5在癌症康複裏麵給了她一些關鍵性的決策。
2025年,正成為業界公認的「AI醫療元年」。
王小川說,全球頂級的科技領袖們在這一點上達成了驚人的共識。
Anthropic CEO Dario認為,AI將把人類生物和醫學50到100年的進展,「壓縮」在未來5到10年內完成。
諾獎得主、DeepMind 創始人Hassabis更直言,AI將在未來十年治愈所有疾病。
「AI教父」Hinton則預言,高質量的醫療建議將無處不在,AI將成為每個人身邊的「私人醫生」。
同時,很多跡象都在證明AI醫療的時代正在來臨!
巨頭入局
首先是OpenAI首次發布開源模型,第一個宣傳點就是醫療做的如何。
還在5月份發布了醫療評測基準Healthbench,以前都是評測代碼、評測數學,獨立評測醫療被OpenAI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
OpenAI更在近期組建醫療部門,計劃打造自己的AI醫療產品。
資本湧動
美國今年新成立的AI獨角獸裏麵55%是做醫療的。
這些醫療AI獨角獸中,以臨床輔助/醫師助理/決策支持類為代表的公司增長非常快。
其中OpenEvidence成立於2021年,在2025年2月完成SeriesA融資$75M,估值約10億美元;7月完成SeriesB融資$210M,估值約35億美元。
它提供一個醫生用的平台,讓經驗證的醫師可以搜索超過數千萬篇經同儕評審的醫學文獻,獲得具引用的醫學答案與快速決策支持。
Abridge是另一家現象級公司,其技術以「醫患對話自動轉寫+病曆記錄/賬單/編碼支持」為核心,顯著減輕醫生行政負擔。
在2025年6月的一輪融資中募集到$300M,該輪融資將估值推至約53億美元。
公司已在美國150多家健康係統落地,產品正在從單純的語音轉寫擴展到決策支持與收入周期管理等模塊。
HippocraticAI是專注於非診斷性、麵向患者的交互性任務(如慢性病管理、出院後隨訪、護理/患者教育等)的AI agent公司。
2025年1月完成SeriesB融資$141M,估值約16.4億美元,從而正式進入獨角獸行列。
Hippocratic允許臨床醫生自定義低風險病人接觸任務的agent,同時非常強調安全性與臨床驗證。
國內破冰
在國內,醫生們開始被大模型的CoT(思維鏈)能力所折服。
患者甚至開始帶著大模型的分析結果去看病,倒逼醫生學習和接納這項新技術,數百家醫院部署了DeepSeek。
同時,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推動AI在輔助診療、健康管理、醫保服務等場景的應用。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
不「造工具」,而是「造人腦」
王小川認為,国产AV蜜桃网站正在經曆的,遠不止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麽簡單。
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掌握物理世界、提升生產工具的效率,其結果是更精細的社會分工和層級。
而大模型帶來的,則是一場「逆工業革命」。
它帶來的不是生產關係的調整,比如像滴滴、美團一樣做供需匹配,而是生產力的直接創造與升級。
過去,国产AV蜜桃网站缺的不是連接醫生的平台,而是醫生本身的數量和質量。
AI正在從根本上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
它不再僅僅是「造工具」,而是「造人腦」。
一個能夠思考、溝通、提供陪伴與服務的智能體,將讓社會變得更扁平,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超級個體」。
百川的AI醫療理念:造醫生、改路徑、促醫學
麵對這場曆史性的機遇,百川智能規劃了一條清晰而深刻的實踐路徑。
第一步:造醫生——從「找醫生」到「造醫生」。
「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是看病,最缺的就是優質的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療平台解決了「找醫生」的問題,但無法解決優質醫生稀缺的本質。
百川的思路是,直接「造醫生」——提供無限供給的AI醫生,用於輔助診斷、慢病隨訪和健康管理。
王小川堅信,AI醫生會比無人駕駛更早到來。
首先,AI醫生是更迫切的剛需,你可以自己開車,但無法自己看病。
其次,人機協作性更強。
AI司機出錯,人類僅有2秒時間接管,幾乎無法協作,但AI醫生給出的建議,人類醫生可以從容地審查、確認,二者可以完美協同。
第二步:改路徑——從「醫院為中心」到「居家為中心」。
傳統的「省-市-社區」三級診療體係,由於優質資源的固化,往往難以真正實現分級。
百川的構想是,借助AI醫生的無限供給,增加第四級——居家。
當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數字健康伴侶,整個醫療服務的路徑就被徹底改變了。
患者成為中心:AI醫生在家裏就能完成早篩早診,並智能地將你分診至最合適的醫療機構。
主動健康成為可能:AI能實現對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將醫療的重心從「治療」前移至「預防」。
強基層得以實現:大量醫療需求在居家和社區層麵被滿足,真正為三甲醫院減負。
第三步:促醫學——創建真實世界研究的新範式。
王小川認為,當AI醫生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數據的收集方式將發生革命性變化。
過去依賴醫院檢查、電話隨訪的傳統數據收集模式,將升級為基於AI的全病程、持續性的數據收集。
這意味著,每一次診療、每一次健康管理,甚至從你出生開始,AI就能為你建立一份連貫的數字生命檔案。
AI還將扮演臨床研究型助理(CRC)的角色,高效地開展大規模、長周期的真實世界研究,極大地推動循證醫學的發展。
而基於海量的個體化生命數據,百川的目標——為生命建模,將不再是空想。
就像短視頻能通過數據精準描繪你的喜好一樣,生命大模型將能精準預測你的健康軌跡,最終實現真正的個性化精準醫學。
這就是王小川和百川智能描繪的生命健康的藍圖!
它始於一個為大眾健康做貢獻的初心,在一個技術爆發的時代找到了翅膀,最終將落腳於創造不知疲倦的AI醫生,為每一個生命建立數字模型。
這不僅是一家公司的商業遠征,更是王小川等一代AI從業者,對未來最美好的想象與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