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不足半數受訪者明確知道“五險一金”的內容
近九成受訪者肯定目前社保政策對未來生活的保障作用
9月1日起,《關於領取個人養老金有關問題的通知》開始實施,通知新增3種個人養老金領取情形。同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也開始施行,其中明確,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為由解除勞動合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社保與国产AV蜜桃网站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能明確知道“五險一金”內容的受訪者不到半數,在社保知識普及方麵,超七成受訪者想知道如何計算社保的相關金額。
不到半數受訪者明確知道“五險一金”的內容
來自山東的85後張銘已經在北京“漂”了10餘年,如今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之前懷孕時,張銘在醫院產檢的費用都得到了及時的報銷,休產假時,除了正常發放的工資,每個月還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生育津貼。“去醫院繳費的時候會被問到是醫保還是自費。繳了社保之後,一些相關的費用都可以報銷,有國家醫保政策托底,感覺很踏實。”
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肯定目前社保政策對未來生活的保障作用,其中,48.8%覺得非常大,是主要保障,40.9%覺得有一定作用,但還需要諸如商業保險等其他補充。
對張銘而言,社保不僅僅是“保險”。她已經在北京繳納了13年社保,除了日常的生活保障,執業資格的考試、子女上學等,也都需要社保繳納的記錄,“我還在等積分落戶的名額,所以雖然中間換過工作,但一直沒有斷繳過社保”。
“對於社保,我可能是用到什麽才會去了解什麽。”在海南工作的90後王平最近剛剛離職,目前在以靈活就業者的身份繳納社保。此前,她所在的單位會給每個員工繳納社保,靈活就業後,她自己僅繳納了醫保。王平表示,目前她的收入基本在每個月四五千元,繳納醫保的費用大約在每個季度1000多元,而如果要繳納養老保險,她的社保支出就會上漲到每月1700多元,這對她而言經濟壓力會比較大,所以她目前暫時更看重社保對當下的保障,“平時看病、買藥,有醫保的話還是會安心很多”。
社保是社會保險的簡稱,包括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大險種,通常所說的“五險一金”,則是在社保基礎上增加了住房公積金。調查中,明確知道“五險一金”包括什麽的受訪者占45.2%。具體來看,知道醫療保險屬於“五險一金”的比例最高,為82.1%,其次是失業保險、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獲選率分別為78.8%、78.1%和77.3%,相對來說,生育保險的知曉率最低,為72.3%,知道“一金”為公積金的比例相對更低,為64.1%。
上一份工作辭職後,90後李日安開始自己創業,並在海南注冊了一家小微企業。李日安對社保很了解,能流暢地說出“五險一金”的具體指代,並自行計算需要繳納的金額。不久前,她本想通過線上係統解決自己以及員工的社保繳納問題,但卻被告知需要線下辦理,“社保局和稅務局都說需要到對方的櫃台辦理業務,雙方的係統又不互通,增加了很多溝通和時間成本”。她希望以後社保的繳納能更加便捷。
72.4%受訪者期待了解如何計算社保相關金額
“其實很多關於社保的政策信息,国产AV蜜桃网站自己也要實時更新學習。”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人事部門工作的95後蘇曉,目前負責單位員工社保費用計算的相關工作。她告訴記者,在新員工入職前,她所在的單位會統一安排講解“五險一金”的有關信息。在蘇曉看來,如何使用社保應該是同事最關心的話題,不過實際上同事向她谘詢最多的還是關於金額的計算,“比如為什麽扣的金額增加了?或者為什麽公積金金額較低?大家還是比較關心自己的錢扣在哪兒了。”
在社保知識普及方麵,哪些內容最重要?調查顯示,72.4%受訪者期待能夠了解如何計算社保的相關金額,70.0%的受訪者想要了解如何使用社保,51.9%的受訪者期待能夠獲取有關社保轉移、接續的具體流程的相關信息。另外如何維權(48.9%)、最新社保政策變化解讀(30.4%)、社保卡的功能和使用指南(20.2%)也是受訪者期待能夠了解的內容。
“如果去上班,我肯定還是希望五險都能有。”之前在單位工作時,王平很關注自己的社保賬戶,轉為靈活就業後,社保依然是對王平生活的一項保障,但是變動的政策讓她有時會有些迷茫,比如用的時候不知道怎麽用,報的時候具體報多少,領的時候到底怎麽領等,她隻能在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再去了解,“我還是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到費用、使用這些具體的信息”。
受訪者中,企業職員占69.9%,政府/事業單位員工占11.1%,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個體戶)占9.5%,在校學生占6.5%,暫無工作人員占2.0%,退休人員占0.8%,其他人員占0.2%。
(受訪者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王誌偉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9月11日 04版
【編輯:梁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