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9月15日電 (記者 呂巧琴 葉茂)9月15日,參加“把閩東之光傳播開去”——海外華文媒體寧德行活動的12國16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四坪村,感受文創業態勾勒出的古村新韻,實地體驗鄉村的詩意生活。
9月15日,12國16家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四坪村,感受文創業態勾勒出的古村新韻,實地體驗鄉村的詩意生活。圖為體驗黃酒奶茶。李讚民 攝
擁有500餘年曆史的龍潭村,曾因大量年輕勞力外出務工,一度隻剩100多名村民留守。如今,這裏卻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每年吸引超過60萬人次的遊客前來“打卡”遊玩。
這一轉變,始於一場“藝術改變鄉村”的試驗。
2017年,龍潭村開展“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學活動以來,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藝術家、油畫愛好者前來學習交流,也吸引了130多名“新村民”入駐,並成功打造龍潭公益藝術教育中心、四平戲博物館、龍潭酒博館、47樹美術館、隨喜書屋等一批融合傳統元素與現代審美的優質空間,培育了短視頻拍攝、音樂製作、旅拍等新業態。
步入龍潭村,村內綠意成蔭、溪流繞巷,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們或流連於文創集市,或徘徊在隨喜咖啡館,享受古村慢生活。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屏南縣,古村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極具現代生活氣息,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加拿大七天傳媒主席尹靈表示,村莊通過吸引“新村民”入住和年輕人返鄉開發各種新業態,帶動很多遊客來到這裏感受鄉村生活,這對“複活”傳統古村落是一個很好的嚐試。
更令人驚歎的是數字背後的變化:2024年,龍潭村集體經濟收入78.7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7600元增加到35000元,增長了360%。龍潭文創旅遊減貧項目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案例。
9月15日,12國16家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四坪村,感受文創業態勾勒出的古村新韻,實地體驗鄉村的詩意生活。呂若萱 攝
與龍潭村相距10分鍾車程的四坪村,同樣走上了振興之路。在龍潭村的輻射帶動下,四坪村創新構建“片區黨委+村兩委+藝術家+村民+古村+互聯網”的發展新模式。
據介紹,四坪村堅持整村推進,重點打造文創核心區,將原本破舊的30多棟老屋有序活化為民宿、餐館、畫室等業態,並引入陶藝館、麵包坊、啤酒坊、天文館等產業;成立屏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加強與高校合作,引進多層次高素質人才;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衍生出“稻田+攝影、研學”等新業態,打造“食光梯田”等IP。
如今,四坪村這個擁有600餘年曆史的古村落,已先後被評為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福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省級曆史文化名村、省級美麗休閑鄉村。2024年,四坪村集體經濟收入52.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萬元。
“四坪村的鄉村景色太美了。”日本《留學生新聞》總編輯龍麗華表示,在四坪村,她看到傳統村落中發展有麵包坊、咖啡屋等新興業態,也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這對很多古村落發展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9月15日,12國16家海外華文媒體走進屏南縣熙嶺鄉龍潭村、四坪村,感受文創業態勾勒出的古村新韻,實地體驗鄉村的詩意生活。圖為合影留念。呂若萱 攝
日照下溫潤的光澤,咖啡館裏彌漫的烘焙香氣,遊客的歡聲笑語……曾經沉寂的山村,如今在藝術與創意的滋養中煥發新生,正以蓬勃朝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熙嶺鄉黨委書記楊林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推進龍潭片區發展,進一步精細化提升龍潭片區的文創產業,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和文化設施,力爭讓文創助力鄉村振興再上一個新台階。(完)
【編輯:惠小東】